台視
中視
中華電視公司
民視
公視優質新聞領航未來
[2022/3/9]

中華民國電視學會第二十六屆第六次新聞自律委員會會議紀錄



時間:111年03月09日(星期三)下午15時00分

地點:公視A棟7樓第一會議室
(台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50號7樓)

主席:沈主委元斌

出席者:陳諮詢委員清河、黃諮詢委員旭田、林諮詢委員照真
台視新聞部-左經理燕妮
中視新聞部-張副總監騄遠
華視資訊台-蔡副台長明達
民視新聞傳播群-胡副總經理婉玲
公視新聞部-許代副理雅文

記錄:呂佩錦

1、 自律議題討論

1、 俄烏戰爭嚴防假訊息,各台查核機制為何?

各台處理方式及委員建議

* 民視-胡副總經理婉玲:
民視在電視畫面來源都是國際通訊社,還有一家俄羅斯派駐在德國的媒體RUPTLY,另外有一小群的人,會在網路上搜尋國際間的戰爭畫面,不過就不放上電視,搜尋也會進一步做查證。

* 華視-蔡副台長明達:
華視的資料主要來源也是幾個國際通訊社,也是有俄國媒體RUPTLY,編輯台會去搜尋網路的訊息,台內也有律定,一定要經由國際中心查證確實的訊息,才會做發布。

* 中視-張副總監騄遠:
在這個戰爭的本體上,本來就是利用一些假訊息作為雙方交戰國的心裡素質的攻擊,靠一些小道消息或假訊息來影響彼此的士氣。

素材選擇上大部分也是比較偏向美聯社,西方的大型通訊媒體,美聯社在英美的立場跟北約應該差不多,覺得俄羅斯是入侵者。這在報導上如何保持中立是比較難的,因為我們在來源方面就比較偏英美這些大型通訊社。另外我們也會一些人在網路上搜尋畫面,網路畫面就有相當的風險,必須跟國際通訊社畫面做一些交叉上的比對,能不能用,要再三的去審視。很難免台灣新聞媒體報導就會比較偏坦比較弱小的烏克蘭那一方,反侵略的那一方,俄羅斯到底是甚麼的情形,我們並不太很清楚,到底他們的戰事如何,其實比較少看到媒體有針對俄羅斯資訊。

* 台視-左經理燕妮:
處理烏俄戰爭相關新聞,主要來源就是大家購買的大型通訊社,在資訊來源上,就是以這些可信度比較高的媒體或是通訊社為主。至於在網路影片引用來源也是比較謹慎,大部分是烏克蘭官方媒體,或是俄方官方媒體的臉書、Twitter有PO出來的影片為主。也有一些是同仁在網路上搜尋的,的確在事實查證上會比較困難,畢竟是外國媒體,不是我們自己派駐的記者,盡量做到事實查證後再播出。

* 公視-許代副理雅文:
公視也都是用長期合作的各大通訊媒體,另外這段期間剛好有一位曾經在公視待過的同仁人在波蘭,就以特約方式,請他實際為我們採訪。原則上我們不在網路上搜尋畫面,在「公視新聞網」還是以公視新聞有發出去的新聞為主。

* 陳諮詢委員清河:
台視提到官方媒體,因為戰爭彼此之間仇恨及訊息的匹露,很顯然它不會是非常客觀公正,一定會有立場,這種愛國訊息,在戰爭過程中取用,還是要特別注意,因為所謂的假訊息有分成好幾種,其中最大的分類是惡意的訊息,還有錯誤的訊息。

戰爭所影響的範圍很大,會牽扯到民生議題、全球能源、文化議題,各種不同的議題,議題面向很廣,所以訊息的判斷,還是要做點功課,能夠謹慎為重。

* 黃諮詢委員旭田:
這一次因為外媒的立場非常一致,西方媒體全部都只有一個面。很難想像我們看了這麼多媒體,但是代表俄國的人資訊幾乎沒有任何流出,這部分可能一開始我們沒有著力的空間,不過也可以試著努力看看,例如俄國也有駐台北的代表處,媒體有沒有試著去訪問他們對國家或對這件事情的態度看法,因為我們很少接到俄羅斯的資訊,試著去蒐集一些俄方的資訊來源。雖然在即時新聞上比較難做平衡,在分析的角度上似乎可以稍微做一些平衡。

即便是我們不得不接受這麼多西方資訊,不小心就會呈現出我們是會比較親近烏克蘭或者是我們同仇敵愾等,還是提醒大家,在報導時,立場還是不要這麼輕易的流露。在報一個現象或狀態的時候,接下來就會做推測,推測盡可能不要太武斷,保留不同的可能性,慢一點再下結論,減少我們可能失至於偏頗的可能性。

* 林諮詢委員照真:
假新聞就是有政治的意涵跟目的,我們可以把假新聞當作一種武器,用在選戰如此,用在戰爭也是一樣。在網路上的假訊息非常多,電視台非常堅守新聞的界線,可是在網路上我們已經完全放掉,甚至有很高的違反新聞自由度,而有80的讀者都是上去看免費的新聞或者是網路的新聞。


2、 有關「身心障礙者議題報導注意事項」

諮詢委員建議

* 黃諮詢委員旭田:
有關身心障礙者議題,媒體可試著與他們對話,了解他們的需求跟不滿。

* 沈主委元斌:
我們也試著來跟身心障礙團體建立一個溝通及對話機制,有問題再及時反應。


3、 新聞談話性節目如何注意節目內容呈現公正平衡論述

各台處理方式及諮詢委員建議

* 陳諮詢委員清河:
政論節目從言論自由角度來看,按理說它不應該跟新聞播報是等同適之,應該是要分開處理。政論基本上還是比較傾向在言論自由的公開討論的場域。

1、 新聞談話節目,這種政論節目的規範方式跟新聞報導是不是要稍微釐清。

2、 政論節目題材選擇及來賓是否可以多元。

3、 查證的問題,按理來說,來賓自己的言論都要自己負責,一般政論節目雖然都是寫「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台立場」,但這個立場是存不存在,到目前為止,台灣觀眾對政論節目的立場會認為那是
這個台的台性,可以去思考這個問題。

* 民視-胡副總經理婉玲:
在換照補件過程,我們被要求在自律公約裡除了針對新聞報導相關的公約條款外,政論節目也都被要求有自律公約專篇專章,NCC給我們很清楚的兩大重點,即使是一般報導,或者政論節目都要符合事實查證原則及作法。另一個是公平、平衡原則,NCC當初說,農曆年他們內部找出一個方向定義,再來教各台,期待NCC給我們一些參考範例,我們也可以盡量遵守,就可以做得更盡善盡美。

* 華視-蔡副台長明達:
華視「三國演義」一周兩集,主要在談美中台關係的一些經濟,例如烏俄戰爭、國際油價飆漲等
議題,所以比較不會敏感的觸及到所謂公平性的問題。

*中視-張副總監騄遠:
新聞談話性節目本來就會有些言論及立場的問題,新聞播報講求是公平真相。

中視談話性節目有非常明確的製播規範,從議題的設定及素材的選用、事實查核、數據的引用跟編審原則、還有標題跟鏡面的設計,都有很明確的規定,議題就是以民眾關心的議題、重大的時事為主。來賓的選擇上是以各行各業的專家及觀眾回饋有好感度的人優先選擇。素材的選擇上,盡量不去挑選政黨內的惡鬥這些題材,避免造成社會上的對立。

選舉期間如需要做政治議題,盡量去找意見對立的來賓去針對某一件特定的事情去各自陳述,談話性節目主要是要讓觀眾在看的時候,從不同來賓的想法、專業性的背景,有不同思考的方向,讓觀眾去了解新聞更多的面向。

* 台視-左經理燕妮:
政論節目一定會立場跟角度。台視在選舉時,還是會開塊狀或是臨時型的政論節目,在實際操作面要真正做到面面俱到,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 公視-許代副理雅文:
公視「有話好說」定位在公共議題的節目,邀請名嘴的比例是很低,請的來賓都是跟著議題相關的比較多,公視的製播準則,在新聞或節目的規範都很明確。

* 沈主委元斌:
公視每月都會檢討公眾投訴跟申訴意見,「有話好說」是蠻多觀眾會來信指教,也
會對邀請來賓發表看法。

* 黃諮詢委員旭田:
新聞叫做新的聞,是讓你知道新的事,但政論性節目其實重點是論,所以他是討論,「聞」跟「論」是兩件事,只不過我們的聞有時候會加上論,我們的論又常是新的議題,所以在看政論節目,等於是在看深度報導的感覺。如果新聞台找了兩個色彩相反很鮮明立場的人,哪一個人代表政論節目立?!這平衡是你的代表嗎?!這也蠻荒謬的。

聞跟政論性的節目應該採取不同的標準。採取不同標準,也許應該要有其他配套,我認為加一個警語標語說「不代表本台立場」,這是沒有意義的,應該在節目開始前先放五秒鐘,「以下均屬個人言論,請自行斟酌是否繼續收看」。應該要把這東西寫清楚,因為它就不代表新聞台才對。

公平性很難操作,新聞台或任何節目很難在短時間就找到很適合的人,而且他們都願意上電視台,然後都很會講話,這樣的前提根本不存在,最後一定是找比較好找的人。

新聞與政論節目的規管,用同一套標準真的很不合理,也很難做。

* 林諮詢委員照真:
新聞追求的是最中間的意見,強調客觀中立,而政論性節目追求的是兩端(極端),所以在很多政論節目上會看到很多的立場非常鮮明。台灣確實在電視台出現了一個政治極化的現象,也因此形成了很多荒謬,像是來賓是固定,但話題是不斷的在變動旋轉,它其實是漠視了觀眾的權益再來是來賓的表演手法,特別是用攻擊的方式來代替討論另外是不斷在電視台頻道重播、YOUTUBE也播,所以它對台灣的政治輿論影響非常大,這個影響確實就是同溫層,就是兩極化,而並沒有形成一個台灣意見多
元市場。

* 沈主委元斌:下次會議擬訂111年6月15日開會。


2、 臨時動議(無)

中華民國電視學會 版權所有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一百零二號六樓
電話:02-27216435 傳真:02-27218824

華視新聞